
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精神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研究院于近日成功举办了“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”。本次会议聚焦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点,结合供应链运营领域学科特点,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。学院领导、教学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
会议伊始,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博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,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,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路径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,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主要涵盖家国情怀培育、法治与道德素养提升、学科特色融合和实践育人机制等核心要点。
研讨会上,老师们结合研究院学科特点,提出了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:
价值引领与专业目标的协同设计:在供应链管理、企业运营决策等教学内容中,可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与企业伦理案例。例如,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供应链设计,引导学生关注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评价体系。
学科交叉与思政载体的创新融合:结合供应链运营管理中的大数据分析、智能决策系统等内容,增设数据隐私保护、算法公平性等教学模块。
实践教学与思政场景的深度联动:选取华为“备胎计划”、福耀玻璃国际化等案例,解析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,构建“企业运营-国家发展”双维分析框架。或者积极组织学生调研乡村振兴中的物流体系优化、社区团购供应链等现实课题,在实践中理解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。
师资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双重革新:整合管理学、法学等领域教师,开发特色课程。运用企业仿真沙盘,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疗物资调配等情景,培养学生危机管理中的大局观。
而后,康晓宁教授还分享了其他部分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试点经验。例如,某“双一流”高校通过《企业运营与社会责任》课程群建设,将供应链金融与普惠金融政策结合教学,成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。未来,研究院也将进一步构建“供应链运营知识图谱-思政元素矩阵”映射模型,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研究院副院长张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,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。通过此次讨论会,研究院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路径,未来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,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,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。
撰稿:王 戈
初审:冯月昕
复审:刘 旭
终审:张 颖